5月21日,坐落兴隆湖畔的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科学城园区分外热烈,数百名成都中学生及社区居民相约于此,一同体会一场科学的奇幻之旅。
自2005年起,每年5月的一个周末,中国科学院100余家科研院所和3所大学都会“翻开大门迎客人”。敞开国家严峻科技基础设备、国家级要点试验室和工程中心、国家户外观测研讨站等高端科研设备;展开科普讲座、试验演示、互动体会、科普剧等掩盖多个学科范畴、方式丰厚多样的“硬核”科普活动;以院士为代表的一线科技工作者在实在科研场景中与大众面对面……
中国科学院第20届大众科学日成都分会场活动今天正式敞开。
与科学“零距离”触摸
一位科研人员将一条玉米蛇盘在手上,越来越多的学生围了过来。
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讨所两爬科普展现区,现场科研人员告知红星新闻记者,当天在现场的几条蛇,素日里都养在成都生物所里,“性情都比较温柔。”现场科研人员向市民和学生科普蛇类常识,“关于大多数人来说,蛇就像刻在人类基因里的惊骇物种,但蛇类并没有我们幻想的那么恐惧。假如在户外遇到无毒蛇,不必驱逐,它自己就会跑。如若碰到毒蛇,就尽量避开,不要去寻衅,它也不会主动攻击人类。”
现场一个名为“成都壁虎”的标本招引不少人的目光。
据悉,成都生物所科研人员在办公楼里发现壁虎,开始认为它是一个常见种,后来经过细心研讨,确认它是新物种。由于形式标本发现于成都生物所,为了留念成都生物所老前辈们对两栖匍匐动物学的奉献,科研人员就用成都生物所英文缩写“cib”作为新种的种本名,中文名为“成都壁虎”。
本年生物所还设置了植物标本及种子资源科普展现区。展现的植物标本大多是日常日子中就能见到的物种,例如绣球、金丝梅等。
现场,科普读物《成都市外来侵略植物》引得不少人争相翻阅。“一说到外来植物,或许有些人会觉得它们都是欠好的,会对我国的生态体系形成严峻的损坏,这是混杂了外来植物和侵略植物的概念。”现场科研人员告知记者,合理引进和使用多样化的植物,可认为簇新的生态环境增加生机,扩大美化体系的生物多样性。
成都有一些合理引进的外来植物。例如公园里常见的葱莲和韭莲,产自南美洲,被引进后成为(城市中的)观赏性植物。
参加活动的大众还将观赏科学家精力教育基地、山地灾祸链归纳试验模仿渠道以及科学长廊等,罗致科学营养、感触科学家精力;还能跟着科学家们了解观测太阳的“火眼金睛”,了解高能世界,并倾听科学微讲堂,了解生物医用资料和国家级数字会议体系相关常识。
院士与成都学子共享生长感悟
“请问周院士,你过往的人生中,哪个挑选最重要?”“挑选考大学,并成功考上了大学。常识改变了我的命运。”……
当天下午,在成都分院科学城园区学术交流中心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重庆大学教授周绪红为成都数百名学子作主题陈述,共享自己生长成才、探究科学的阅历,鼓励学子们不断攀爬科学顶峰。
“说教没有任何含义,我仅仅想用自己的阅历给我们一点启示。”回述自己的阅历,周绪红说,正是由于挑选考大学,自己与岳麓书院结下了不解之缘。这段阅历不只给他在学术方面给予辅导启示,还培养了他对科研的酷爱和自傲。
现场,周绪红勉励同学们“勤奋努力,锲而不舍”,在学习中“惜时如金,跬步千里”,以“人一能之我十之,人十能之我百之”的恒心和精力,努力实现人生价值。
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
修改 李钰仪
(下载红星新闻,报料有奖!)